為什麼曬太陽會過敏

進入夏天之後,只要一外出就會曬到大太陽,有些人曬了太陽沒什麼特別的感覺,但有些人卻會引起全身的脫皮、紅腫,甚至是大範圍的過敏反應,其實這就是「光過敏皮膚炎」,又稱「日光性皮膚炎」或是「多形性日光疹」。 會造成這樣的皮膚炎,通常是因為皮膚受到食物、藥物的影響而變得很敏感,容易受到光線的刺激,稍微曬一點太陽,皮膚就會釋放組織胺之類的神經傳導物質,而出現發炎反應。 紅、腫、癢 熱、痛 起小水泡,像是汗皰疹 脫皮、潰爛 一曬到太陽就全身過敏的光敏感族 通常食物造成的光敏感比較常見,只要攝取含有會造成光敏感的物質「呋喃香豆素」的蔬果,就可能誘發光敏感。不過要吃到會誘發光敏感的劑量比較困難,通常是本身就有過敏體質、皮膚本身有疾病的人比較容易發作。 如果本身有過敏體質的人,在夏天就要少吃這類的蔬果,或是曬太陽前不要特別吃,隔幾天吃一次等,都可以減少食物誘發光敏感的機會。 含有呋喃香豆素的蔬果 芹菜 紅蘿蔔 香菜 鳳梨 檸檬 柑橘類、葡萄柚 不過除了食物之外,其實更容易被忽略的是「藥物」引起的光敏感。而藥物引起的光敏感,又可分為光毒性(Phototoxicity)及光過敏(Photoallergy)。 光毒性(Phototoxicity) 症狀像嚴重曬傷,大面積脫皮、起水泡。 在第一次曬太陽之後幾分鐘到幾小時內就會發生。 通常是藥物引起。 光過敏(Photoallergy) 症狀像濕疹,比如汗皰疹等;但可能會逐漸蔓延到全身,變成自體免疫疾病。 在曬太陽好幾次之後才會發生,甚至相隔好幾天才出現。 通常跟個人體質比較有關係。 根據藥害救濟基金會資料,抗生素、口服A酸、消炎止痛藥,還有降血糖藥、降血脂(膽固醇)藥比較容易產生光毒性的反應, 如果正在吃這類的藥物,可以詢問醫師、藥師是不是要特別注意防曬;或是自己可以特別注意,出外時穿上長袖、避免曝曬,多擦防曬等。